6月4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的5.6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内,种粮大户王小刚正忙着给播种上的玉米喷灌浇水。
谈起今年的收成,王小刚喜上眉梢,“今年亩产都在1200斤以上,又是个丰收年。”
更让他高兴的是,该县农机局统一组织收割机,收完在田间地头就能卖,不想卖还能送到家,“从种到收,基本用不上人手。农业设施齐全,现在种地都轻松了。”
这些年他去田地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在他承包的农田里,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虫情监测站、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服务站等各类设备密布在地头一侧。
“通过智慧平台就能接收到田间信息,信息一目了然,根本不用来回往地里跑了。”王小刚指着不远处的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解释道。叶县的田间地头奏响“数字化”乐章,像王小刚这样从数字农业中受益的“老把式”还有很多。
叶县属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当地牢牢扛稳粮食责任,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小麦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90万亩以上,且产量稳中有升。
为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早在多年前,叶县就提前布局,坚持推进全域化、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等“六化”同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由“粮田”到“良田”“望天收”到“慧种田”的转变。
“目的就是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精细化服务,让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农业生产实现‘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进庚介绍,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在农田里碰撞,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儿”,极大方便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每亩地也能够增收10%左右。
据叶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当地高标准农田内的玉米、花生、大豆亩产分别在1200斤、800斤、400斤以上,玉米比普通田地亩均增产400斤以上,花生、大豆亩均增产100斤以上。
如今,在农田里,庄稼长势、土壤状况、病虫草害、积温积雨等信息通过传感器可实时搜集、快速反馈;田间地头,电卡一刷,水肥一体机就能自动浇地施肥;无人植保机腾空而起,一天便可喷施作物面积500余亩……数字赋能下,一件件“新农具”应运而生,为种植户提供高效、精准的农情分析及管理决策服务,农户足不出户就能科学种地。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