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临潼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区今年夏收工作已圆满结束,全境54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实现了应收尽收目标。同时,夏播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据了解,临潼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是西安市传统的农业大区和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陕西省粮食生产先进区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36万吨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临潼区通过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百千万亩示范方提单产行动”,逐步将基本农田全部变成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共打造“吨粮镇”6个、“吨粮村”6个、小麦-玉米“吨半田”试验示范基地2个;建成百亩攻关田20个、千亩示范方10个、万亩示范片5个;在14个产粮大镇108个产粮大村整建制推进粮食大面积提单产,实现“藏粮于地”。
强化科技投入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手段。临潼区以创建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试验区为契机,深化科技赋能,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粮食试验站,加大新品种研发和攻关。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选派科技特派员83名,培育高素质农民3733名。探索“科研+农技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形式,推进技术研发与农业生产融合互动。
为解除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现实问题,临潼区探索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经营的“高铁模式”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的“南屯模式”,并在全区146个村推广“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的粮食生产全程托管模式,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流转、入股等形式,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开展“大田托管”工作,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集体经济增收壮大。截至目前,临潼区土地全程托管和半托管面积达到35万亩,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30余万亩,农业生产“大托管”和规模化生产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为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临潼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发展政策十条》,每年列支1000万元,优先支持粮食生产主体,培育种粮大户125户、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75家。据了解,2023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等6000余万元。同时,组建覆盖区街村、贯穿种管收的粮食生产技术服务队伍,构建“专家教授+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科技应用快捷通道,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生产难题。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临潼区将继续把粮食安全放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增加种粮耕地、开展绿色循环种植等措施,强化“藏粮于地”。同时,大力实施良种、良技、良机、良法、良策“五良”协同,落实“藏粮于技”,进一步强化稳粮保供科技支撑。
来源: 临潼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