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6056609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四川田长制实施两年,给耕地保护带来了什么?(四川全面推动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严守耕地红)

发布时间:2024-06-27点击:288

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近年来,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四川全面推动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严守耕地红线。


  2022年6月,四川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每块耕地都有田长负责守护。田长制实施两年,为四川的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了什么?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保护责任压得更实


  每块耕地都有“守护人”


  近日,广元市青川县凉水镇曙光村的村级田长邱正华来到田里查看玉米长势。“看着它们长得这么好,很有成就感。我是这块田的‘守护人’,守住这‘一亩三分地’是我的责任。”


  2022年,曙光村田边立起一块公示牌,上面写着:耕地面积1000亩,村级田长邱正华。他的名字和网格员、凉水镇党委书记等人的名字一起印在田长公示牌上。作为这1000亩土地的“守护人”,他们共同承担起巡查和基层耕地保护宣传工作,及时发现、制止、上报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如今,四川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加网格员的“5+1”田长制组织体系已全面建立,经优化调整,全省共设立五级田长和基层网格员18万余名,基本实现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


  相关配套制度也在逐步完善。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先后出台运行规则、会议制度、巡田工作制度、信息制度和督查制度等5项田长制配套制度,为各级田长履职尽责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四川还组织开展年度田长制工作考核,促进各级田长和田长制办公室主动担当、高效履职。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四川各地积极探索,进一步发挥田长制工作效能。南充市实行“一块恢复图斑、一名乡级田长、一名村级田长、一名网格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田长和网格员作用,稳妥有序开展耕地恢复补充工作;乐山市井研县设立“红绿牌”,用“绿牌”标识审批通过可以动土的地块,存在用地风险禁止动土的地块则用“红牌”警示,方便村民共同监督;绵阳市梓潼县创新探索“纪委监委+田长制”监督机制,多单位联合开展违法占用耕地监测监管……


  “通过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新机制,进一步压实地方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四川逐步构建起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省田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保护方式更加多元


  “出走”的耕地“回了家”


  6月的凉山州西昌市,水稻等作物已进入生长旺盛期。西昌是全省最早探路田长制的城市,2021年1月展开试点,当年7月在全市推广。


  西昌市阿七镇大田村村级田长杨国芳就是首批田长之一。“担任田长3年多,最明显的感受是工作比以前好开展了。刚当田长时,制止乱搭乱建破坏耕地行为,有些村民不买账,直接说‘这是我的地,你凭啥管’。”杨国芳介绍,随着加强常态化巡田、宣传耕地保护知识,现在大家都知道基本农田和耕地不能破坏,要想动田用土,都会主动问村里的意见。


  西昌市田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田长制实施以来,西昌共有1300余名田长参与耕地保护,2023年以来恢复耕地面积8900亩。与此同时,西昌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各级田长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调动履职积极性,并整合多部门执法力量,以直接立案、联合立案、挂牌督办等方式严肃查处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


  确保种好“饭碗田”,今年,西昌还实施“天府良田”保护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并按照“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原则,推动粮经复合种植,与科研院所合作,在多地建设粮经复合种植试验示范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西昌已完成粮经复合种植面积17.95万亩。


  随着破坏耕地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整改,“出走”的耕地也“回了家”。记者从省田长制办公室获悉,自“四川田长巡田App”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各级田长和网格员利用App上报并处置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线索2.3万余条。2022年、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均实现净增加。


  保护体系更加立体


  农田“变形记”同步上演


  田长制实施两年,蜀中大地的田间地头,都有了田长们巡田的身影。不止于“巡”,一场农田“变形记”也在同步上演:“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农田变良田,孕育出更多生机。


  借助田长制这一重要抓手,四川各地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动员各级田长和网格员等力量,扎实推进土地整治、撂荒地治理等工作,推动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以田长制助力“田长治”。


  近日,在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连片的农田构成一幅秀美画卷。看着这样的景象,很难想象它的过去:地块散、面积小、产出有限,村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借助田长制的推行以及被纳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契机,近年来,牛佛镇耕地迎来大变样。通过农用地整治,按照适度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牛佛镇在11个村开展8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耕地连片度;对2000亩耕地进行提质改造,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等级;对1000余亩撂荒地实施整治,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代耕代种、联耕联种”。


  “目前牛佛镇正在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示范园区,全镇六分之一的耕地进入农业园区,基本实现机械化种植。”牛佛镇党委书记、镇级田长徐智斌介绍,园区采用轮作立体种养,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让“稻田生金”。


  “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扎实推进田长制各项重点工作,持续加强田长制保障力度,不定期开展巡田质效抽查并在全省通报抽查结果,努力把田长制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推动耕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布局不断优化。”省田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川观新闻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手机:13388425012(南区)

19032001373(北区)

电话:

0571-86056609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