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超过产量的15%。可见植物保护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绿色农业理念深入人心,国家政策要求在稳粮保产的同时推行“肥药双减”。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植保防控精准化、绿色化发展,成为植保行业关注的重点。
数智技术的应用正是解题的关键。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统筹推进农业气象、苗情、土壤墒情、病虫害、灾情等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显著推动了AI、大数据等数智技术与病虫害监测防控的深度融合。
面对当前植保测报的堵点难点,托普云农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技术在植保领域的融合应用,实现智能监测→研判预警→精准防控的数智植保全链路完整闭环,构建现代化植保防控体系,推动植保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深耕AI算法,练就精准识虫慧眼
传统的病虫害监测依赖人力驱动,需要植保专家下地观察,根据知识和经验做出判断。因此,若想实现病虫害监测“人机协同”,首要一步就是对AI进行大量的学习和训练,让它练就一双不逊于植保专家的识虫慧眼。托普云农在业内率先启动智能测报装备的研发进程,历经十余年深耕,五代算法升级,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法构建病虫害识别模型,通过数以百万计的病虫害图像样本反复训练,不断刷新病虫害测报装备的识别准确率。
托普云农病虫害识别算法
目前,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的智能虫情测报灯能够精准识别草地贪夜蛾、草地螟、粘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玉米螟、棉铃虫等134种国家一类、二类及其他农、林业主要害虫,不仅覆盖种类多、识别速度快,而且能够精准区分相似种害虫,在虫体堆积状态下也能完成精准识别和计数,综合识别准确率超过90%。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举办的智能化监测设备现场展示和比试中,智能虫情测报灯连续两年蝉联综合识别准确率第一名。
同时,托普云农根据不同的植保场景,研发落地了小虫体智能测报系统、智慧性诱测报系统、智能孢子捕捉系统等一系列智能测报装备,并开发了“见虫”、“数虫”等智能植保App和小程序,实现2000余种农业害虫、70余种主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精准识别。AI技术的运用,不仅助力植保工作显著降本增效,也进一步提升了数据精度,为虫情精准分析研判创造了条件。
托普云农植保智能装备
自研虫情研判模型,打造防控“大脑”
当前,随着遥感监测、物联网等技术在病虫害监测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来自田间环境、病虫害等多源数据呈现井喷式增长。然而,要想把海量数据转化为对病虫害灾情的精准分析和预报,既需要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又要了解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成灾机理。
托普云农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专业深度融合”的技术优势,在大区域病虫害监测的基础上打造植保大数据平台,自研病虫害监测预警、迁飞性害虫迁飞路径预测等AI算法模型,汇聚地理信息、遥感监测、病虫害监测、气象、土壤等多源数据,通过数据清洗、挖掘和AI建模分析,能够多形式呈现各地区虫情趋势,对病虫害趋势作出研判和预警。
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迁飞路径研判预测
同时,托普云农打通植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结合AI语言大模型技术自动化生成智能虫情报告,助力植保人员避免“数据淹没”,及时掌控虫情动态,制定防控策略,为植保防控部门打造“实时监测-智能研判-报告预警-精准推送”的数智化联动响应模式,显著提升植保防控水平。
AI生成智能虫情报告
立体化统防统治,落实“肥药双减”
在国家政策大力推进“肥药双减”,鼓励发展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下,托普云农结合茶园、果园、大田、大棚等各类场景与防治需求,打造“天敌友好型”风吸式杀虫灯、高空杀虫灯、大棚杀虫灯、田间机器人等绿色防控装备,并开发了空天地一体化预警监测、无人机智能精准飞防、绿色防控效果评估等立体化防控体系,并通过三端(农户端、植保体系端、社会化服务组织端)数据融合,构建集动态监测、研判预警、统防统治于一体的数智植保完整闭环。
无人机智能巡检飞防
在深耕数智植保过程中,托普云农凭借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取得6项发明专利、18项新型实用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等,并先后荣获13项国家级、省级奖项荣誉,包含国家星火计划、省级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奖、省级科技进步奖等。目前,托普云农已在江苏、陕西、四川、云南、山西、贵州、重庆、宁夏、安徽、江西、辽宁等地成功建设了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植保服务覆盖全国30+省份和地区。
浙江植保服务在线平台
数智技术在植保领域的深度应用,不仅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更有利于建设和维系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环境。托普云农将继续引领数智植保理念推广与技术革新,推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积极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